教师本应该是园丁,辛勤的培育祖国的花朵,但是有些老师素质底下、道德败坏、心理不健康,猥琐、性侵儿童,给孩子带来重大的伤害。面对老师的伤害,孩子不懂得如何去处理、如何去保护自己,内心痛苦、压抑,影响身心健康和性格正常的发展。那么,遭遇性侵的儿童如何走出心理创伤了?父母在发现孩子被性侵后,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孩子,减少二次创伤了?
湖南省永顺县人民检察院近日对原某校校长秦某猥亵儿童一案,依法提起公诉。经查,4月9日凌晨,秦某酒后闯入该校女生寝室,对6名未满14周岁的女生进行猥亵,给受害女生生理、心理带来极大伤害。
据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女童保护项目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去年5月至今年5月,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恶性案件就高达192起,平均1.9天就曝光一起。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教师涉案就达42起。
更令人担忧的是,停留在报案阶段或没有报案的还有更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曾对全国5800名中小学生作问卷调查,显示性侵害案件的隐案率是1:7。换言之,每一起性侵害案件被揭露,背后可能隐藏着7起类似案件。
全国各地“禽兽教师”案件如此之多,触目惊心,在农村尤甚。面对这样的恶性伤害事件,北京日报《教师频成校园性侵案“主角” 暴露监管盲区》针对教师资源良莠不齐、农村家庭性教育缺失、封建保守观念、学校监管机制缺失、法律制度不完善进行了分析和建议,以此希望能够减少教师对学生的性伤害。
由于性知识的缺乏、侵犯者的威逼利诱、或亲子关系不亲密,很多孩子遭受侵犯而不自知,或明明知道却无处倾诉,只能独自承受来自生理、心理的伤害。面对这样的心理创伤,孩子怎样才能走出?而很多父母在得知孩子的遭遇后,难以接受,对孩子又打又骂,给孩子带来第二次心理创伤。那么,当孩子不幸遭遇这种事情时,父母该怎样对待孩子,才能更好的保护孩子,减少二次创伤了?
心理学家解答:
性侵往往会给孩子生理、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由于孩子的生理发展还不完全成熟,孩子遭受性侵时,会造成身体受伤、疼痛、出血、意外怀孕,甚至会感染性病等;而在心理上会陷入恐惧、焦虑之中,产生强烈的羞耻感、罪恶感,导致性格改变,自卑自责,行为退缩、攻击,睡眠失调、梦魇,产生自杀倾向,甚至影响今后的人生。而且,因为老师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传授孩子知识、道德观、价值观,掌握着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影响着孩子的学业。教师对孩子的伤害,不仅影响了孩子对所有教师的信任、对学校的恐惧,导致孩子学业受阻,也扭曲了孩子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
在得知孩子被侵犯后,很多家长会感到难以置信、恐慌、悲伤、愤怒、自责。有些家长自己难以承受,先崩溃,责骂、嫌弃孩子或陷入悲观绝望之中。但这个时候,家长要知道自己对事件的态度和处置方式,决定着孩子是否会二次受伤,也决定着孩子的修复状况。
家长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选择私密的地方,平静地询问孩子事情的经过,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让孩子慢慢说出实情,第一时间报警。然后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孩子受伤害的程度,保留证据,积极治疗。
由于侵害人是以校长、教师等身份作掩护,以补课、谈话、罚站、改作业等理由为幌子,以诱骗、胁迫手段作案,家长一时难以发现。但是,家长决不可怀疑、压制孩子,姑息侵害人。即使没有掌握犯罪证据无法报警,为了避免孩子再次受害,家长一方面要警告相关人远离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也要教会孩子远离侵害人,保护自己,主动告诉孩子“老师如果做出令你不舒服的行为,你可以说不,并及时告诉爸爸妈妈”。
家长可用身体和语言给孩子安慰,抱着孩子说“这不是你的错,你是好孩子,父母永远都爱你”,肯定孩子“你把这件事告诉我是对的”,千万别责怪孩子“都是你不听话,都是你笨”“你这么老实,被人骗了都不知道”之类的话。可以让孩子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但不要让孩子反复说受害经过。不要带着孩子上门讨说法,更不要让孩子在媒体或公共场所曝光,要尽量减少知情面。
由这类创伤事件多发生在学校的一些场所里,再次面对这些环境,又会激起孩子当时的记忆。而且,事发后孩子的同学都会知晓并议论,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回避同伴交往。因此,如果父母有条件,最好搬离事发地,给孩子一个新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远离伤痛,安静成长;如果不能搬家,也要给孩子换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减少对孩子的刺激。
如果孩子有反常的行为,父母要多理解、多包容,影响学习时父母要和老师多沟通。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互动,学习一些亲子沟通技巧,给予孩子温暖;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走出阴影。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享有。